凯发k8网页登录-凯发娱发k8官网西点战报西点新闻对父母而言,被孩子“...
2021 08-31
对父母而言,被孩子“讨好”,是一种悲哀。-凯发k8网页登录
来源: 点击量:
爱来自父母,令人悲哀的是,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。而这爱与伤害,总会被孩子继承下来。
为人父母,本身就是一场爱与放手的修行。为人子女,愿你能摆脱期待,找到真正的自己。
卡瑞尔是个心理医生,在28年的从业生涯里,有个叫珍妮的访客,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珍妮8岁时,在一家百货公司,看见妈妈很喜欢一个小零钱包。为了讨妈妈欢心,她省下了好几个星期的午饭钱,为妈妈买下了那个钱包。
可接下来的事情,简直令她崩溃。
妈妈把钱包扔在一边,还指责她偷东西。
珍妮只能委屈地捡起钱包走开。她不知道怎么为自己辩解,更不知道怎么让妈妈消气。
这件事情成了珍妮心里的刺,直到成年后,她都害怕给别人送礼物。
卡瑞尔说:“不管孩子多大,都希望得到妈妈的赞许。”
但总有一些妈妈,对儿女们很挑剔,只要孩子的做法和她们的预想不一样,就会对孩子横加指责。
孩子们为了得到妈妈的爱,总是想尽办法“讨好”妈妈。因此,“讨好型”性格深深烙在孩子身上,影响他们一生。
而对父母而言,被孩子“讨好”,也是一种悲哀。
卡瑞尔把这类亲子关系写进了她的著作《母爱的羁绊》,试图给我们提供清晰真诚的解决之道。
她说:“挑战伟大的母爱,感觉自己正在打破禁忌。”
01.被讨好的妈妈,在孩子心里留下的何止是恐惧。
我们相信,几乎所有的母亲对儿女怀有好意。
但遗憾的是,有些母亲将“我这是为你好”作为口头禅,试图让孩子按照她们的规划成长。
大到事业婚姻,小到穿衣吃饭,她们控制着孩子人生的每一处细节。
如果孩子稍有反抗,妈妈们就陷入情绪失控,在孩子面前变得面目全非。
说到失控的妈妈,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的热播剧《小舍得》。
里面,颜子悠的妈妈田雨岚把自己的人生希望一股脑儿地寄托在孩子身上。
在她的意识里,只有“考第一”的孩子才足够完美。虽然儿子为了让她高兴,放弃了自己的爱好,但仍因为贪玩,受到妈妈的指责。
你整天玩着这些东西能考好吗?
迟早有一天给你扔了!
再这样下去,什么都玩不了你!
(图片来源于《小舍得》,侵删)
这些可能是田雨岚的气话,但在儿子听来,却是一种警告和威胁。
她觉得是督促孩子学习的一番好意,可在孩子心里留下的却是恐惧和难堪。
在《母爱的羁绊》里,卡瑞尔将这类妈妈定义为“自恋型”妈妈。她们事必躬亲,试图影响或者控制孩子的方方面面。她们替孩子做决定,左右孩子的行为、言谈、想法和感受。
这类妈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,想培养一个自己心目中“完美”的孩子。
如果事与愿违,她们便不再慈眉善目,让孩子感到害怕。
卡瑞尔接待过一个有抑郁症的女孩——明蒂,她被妈妈定义为“一团糟的家伙”。
妈妈希望她成为一个极度干净、一丝不苟的人。但她性格随意,不拘小节,这在妈妈眼里,简直糟透了。
明蒂害怕妈妈发怒的样子,于是花了好几年的时间,来学习整理家务,学习井井有条地做事。本想以此取悦“鸡蛋里挑骨头”的妈妈,但仍无济于事。
妈妈的强势不仅让明蒂胆小怕事,还让她不断地否定自己,逼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。
而一次次讨好不成、示弱被拒之后,她的自尊被摧毁,内心迷茫无助。而最严重的后果,是明蒂觉得自己一点价值都没有。
著名心理学家费洛伊德说:“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。”
妈妈的言行,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远。
“自恋型”妈妈,总是说“我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”。而不是肯定孩子的天性,教会孩子如何自信自爱。
她们没有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,而是在孩子心里留下恐惧、自卑、迷茫、失望……让孩子养成“讨好型”人格。这种性格不仅让童年阴云密布,还让孩子在成年后遭受强烈的“余震”。
02.越讨好,越不被看重!
在知乎热门话题——吃力也不讨好的“讨好型人格”里,网友小米,讲了她的故事。
她是一名大学生,一直被寝室的人际关系困扰。
起初,她为了搞好关系,每次返校,都为室友带点家乡特产;每次出门,都主动帮室友捎垃圾。她对室友们真心以待,换来的却是轻视和冷漠。
她说:“我一直用善良的态度对待生活里的每一个人,可是,室友们却从来不感激。”
小米一边抱怨着这个世界好心没好报,一边控制不住地“好心”下去。
她宽慰自己说:“吃点亏就吃点吧,万一室友真不高兴了,怎么在寝室里混啊!”最后,她又陷入自责,觉得自己这样抱怨,是自私的表现。
其实,小米离开家之前,早就习惯了取悦妈妈。
她在取悦和失望中长大,而这种“讨好型”人格也一直影响着她的生活。
在《母爱的羁绊》中,卡瑞尔写道:
如果你在取悦的环境中长大,成年后,你每天都竭力去做一个好女孩,你相信取悦他人,就能赢得你所渴望的爱和尊重。
同时,你的内心还向你传递负面信息,削弱你的自尊和自信。
“讨好型”人格渗透在人生的细节里,让我们在工作、婚姻、生活中小心翼翼,不敢表达自我,总以别人为中心。
但事情往往是,我们付出越多,越不被看重,即使最后受到了伤害,也觉得是自己的错。
就像卡瑞尔的患者蒂拉,她足够漂亮、聪慧、善解人意。
妈妈把她培养成了有求必应的“老好人”,成年后步入婚姻,她的“讨好型”人格更是表现地淋漓尽致。
丈夫经常出差,每次在外面工作久了,都是蒂拉去看他。 帮他打扫房间、洗衣服,做他最爱吃的披萨。
有一次,丈夫感冒了,蒂拉连夜坐10个小时的火车过去。 可见面后,丈夫非但没有感恩,反而责备她:“你怎么不提前说一声?”
然后不断埋怨,说自己正打算去找同事喝酒,蒂拉来了很坏兴致。
蒂拉虽然感到寒心,但她还是习惯性地道歉,继续死心塌地地照顾丈夫。紧张维持的亲密关系不会长久,丈夫另结新欢,蒂拉被抛弃。
受伤害的明明是蒂拉,但她却不停地自责。
直到得了抑郁症走进卡瑞尔的心理诊室,她问的第一句话还是:
“我是不是做得不够好?”
蒂拉的经历再次证明:越是低到尘埃里,别人就越会轻视你。 一味地取悦别人,并不会给余生带来爱和幸福,反而让我们活得卑微。
03.如何告别“讨好型”人格?
我们深受“讨好型”人格的伤害,但对它并非无计可施。
想要幸福地活出自我,就必须拿出魄力,打破“讨好——不受重视——再继续讨好——更不受重视”的恶性循环。
在卡瑞尔的帮助下,不少患者勇敢地做回了自己,当他们不再只顾着讨好别人,竟然发现生活美好多了。
更让他们惊喜的是,有不少人更喜欢真实的自己。
比如维尼吉亚,她从小不敢顶撞母亲,哪怕母亲说的完全不对。
后来,她在一次争吵中,直言不讳地说出了母亲的错,并大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。
虽然母亲依旧很强势,但维尼吉亚学会了坚强,对母亲的无理指责,她说:“我不在乎她说什么”。
维尼吉亚想,既然怎么做也不能让母亲开心,那就让自己开心。
她没有在“讨好型”人格里越陷越深,而是听从卡瑞尔的建议,学会说“不”,敢于做自己。
在《母爱的羁绊》中,应如何告别“讨好型”人格,卡瑞尔给了我们几点建议:
① 学着生活里忽视的指责、抱怨、冷漠,做到即能待在母亲身边,又保持适度的距离。
这个过程虽然很有挑战性,但却是培养独立性必不可少的步骤。
② 先从心理上,从母亲那里独立出来。
成年之后,发展自己的内心情感,进而变得刚健自强。
面对成年后的学业、工作或者婚姻,都不要依赖别人的感观。
③ 重新定义对自己的看法。
比如,你做的不够好,这是真的吗?这是谁说的?你只需对自己足够好就可以了。
如果脑海里出现消极的观念,及时做出反驳,学会通过自我激励来摆脱自卑,重塑自信。
④ 培养减轻痛苦的能力,找到自己的兴趣,会给自己找乐子。
具体的做法就是制定日程安排,把自己的爱好嵌入生活中。
去看电影、跳舞、旅行、滑雪……如果没有人和你一起,一个人去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作为美国著名的家庭治疗学家,卡瑞尔见过无数被母爱羁绊了一生的患者,她意识到一个人自知自爱有多重要。
她说:“你来到这个世界上,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。认真地看待自己,成为拥有自我意识的人。”
诚然如此。
人活一世,草木一秋。与其纠结在童年的阴影里,不如走到自信自强的阳光下,真诚地为自己而活。
04.母子关系,其实很复杂,并不是一个“爱”字就能概括。
我们习惯了对母爱的理想化讴歌,每当我们感受到母爱的羁绊,道德上的内疚感就会随之而来。
但生活中,的确存在不少“被孩子讨好”的母亲和“习惯讨好”的孩子。
与其对赤裸裸的现实视而不见,不如直面问题,寻求解决之道。
能和母亲安稳地相处一生,是种幸运;如果不能,也要学会自我疗愈,尝试与生活和解。
来源:樊登读书(id:readingclub_btfx),作者:瑾山月,读书点亮生活。
十一国庆营火热招生中,如果你有其他任何问题,点击右下方在线咨询、左下方留言,即可享受1对1免费服务